教皇在公开接见活动中表示:"没有兄弟情谊,我们就无法生存。"

在周三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教宗利奥继续反思基督的受难与复活,阐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复活节灵修精神——"它为生命注入希望,激励我们投身善行"。

他特别强调,这有助于培育兄弟情谊——正如教宗方济各所洞见的那样,这"无疑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手足情谊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教宗利奥强调,兄弟情谊源于"深植于人性"的特质。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具备与他人建立关系与纽带的能力。教宗指出:"若缺乏这些关系,我们将无法生存、成长或学习。"唯有共生共处,人性方能"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反之,若退缩于自我封闭,则可能陷入孤独,甚至因过度关注自身而滋生自恋。"此时他人被简化为可供索取的对象,我们永远不愿真正付出,不愿奉献自我。"教宗利奥如此阐释。

尽管当今冲突、战争、社会紧张与仇恨情绪看似与此相悖,但手足情谊绝非理所当然。教宗强调:"手足情谊并非美好却遥不可及的梦想,亦非少数痴人妄想。"

教宗强调,当我们共处共生时,我们的人性便得以“最充分地实现”。(@VATICAN MEDIA) 教宗强调,当我们共处共生时,我们的人性便得以“最充分地实现”。(@VATICAN MEDIA)

但他接着说,要找到对抗那些企图压倒兄弟情谊的疾病的解药,我们必须转向能使我们坚强的源泉——那就是上帝。

全体兄弟姐妹

"兄弟情谊"源于古老词根,意为"关怀、挂念、扶持与维系"。手足之情便是明证,更广义而言,同属一个家族亦然。我们深知,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陌生人之间,分歧与隔阂皆会伤及情谊。

因此,今日更需深思圣方济各·亚西西向所有人致意的问候语:"Omnes fratres"。这句"诸位皆为手足"的宣言,将所有人置于平等地位,彰显其共同尊严。

数百年后,教宗方济各在其通谕《 Fratelli tutti》中延续了这一精神。这份"普世兄弟情谊"(tutti)正是"基督教的核心特质"。教宗利奥强调,这种手足情谊根植于耶稣的诫命:"因祂先爱我们,为我们舍弃自己,我们才能彼此相爱,为他人奉献生命"。

以耶稣爱我们的方式去爱

正如《若望福音》所述,耶稣以至死不渝的挚爱眷顾世人。在受难前夕,预知将临之劫的祂"经历了最深重的苦痛与被弃"。然而仅三日后,祂的复活开启了崭新历史。门徒们由此"成为真正的手足",因他们"认出祂是复活的主,领受圣神恩赐,成为祂的见证者"。

教宗利奥最后呼吁众人:在困境中扶持同胞。他强调,弟兄姐妹"不背弃困苦者,在积极追求合一、互信与互助中同悲共喜"。

我们蒙召彼此相爱,如同基督爱我们。教宗指出:"基督赐予的兄弟情谊……使我们摆脱自私、分裂与傲慢的负面逻辑,以每日更新的爱与希望之名,使我们重获原始的召唤。"耶稣的复活向我们昭示了抵达祂的道路——通过成为"众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