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博物馆举办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展览

梵蒂冈博物馆举办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展览 梵蒂冈博物馆举办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展览

2025年6月12日上午,一场新闻预展为精心策划的展览《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法意之间圣艺的复兴(1945–1973)》拉开帷幕。为纪念2025年禧年,梵蒂冈博物馆向著名法国哲学家雅克·马里坦及其与圣保罗六世及艺术界之间的密切关系致敬。该展览由梵蒂冈博物馆现代与当代艺术收藏部主任米科尔·福尔蒂策划,位于当代艺术展览的核心区域,介于拉斐尔画室与西斯廷礼拜堂之间。

此次展览为庆祝多个重要纪念日提供了多维度的机会,包括雅克·马里坦于1945年被任命为法国驻圣座大使的80周年纪念,法国圣路易文化中心几乎同时成立,以及1967年12月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闭幕60周年。1945年被任命为法国驻圣座大使,几乎同时成立的法国圣路易文化中心,1965年12月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闭幕60周年,以及1973年6月蒙蒂尼教皇(Montini)主持的现代宗教艺术收藏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多个机构联合举办,包括教皇博物馆、法国驻圣座大使馆、法国圣路易文化中心/法国文化中心——圣路易中心以及斯特拉斯堡国家与大学图书馆。

这一独特合作的核心人物是雅克·马里坦(1882-1973)。他于1945年至1948年受夏尔·戴高乐邀请赴罗马,期间担任法国驻圣座大使。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与若望·巴蒂斯塔·蒙蒂尼(后来的教皇保罗六世)加深了友谊,两人于1924年在巴黎首次相遇。这种关系在马里坦的外交生涯结束后仍持续发展,并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期间保持紧密。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思想为大公会议的基调做出了贡献,特别强调艺术与信仰、文化世界与天主教之间的关系。这与大公会议提出的“整体人文主义”愿景相契合。

马里坦及其妻子拉乌莎(原姓乌曼科夫),两人在索邦大学相识并于1904年结婚,通过查尔斯·佩吉和莱昂·布洛等知识分子朋友的影响接触了基督教。经过一段深刻的信仰历程,他们最终于1906年6月受洗成为天主教徒。

20世纪上半叶,马里坦夫妇建立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思想圈,对基督教反思具有关键作用。该群体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哲学家、教会领袖、艺术家、诗人和知识分子,其中包括保罗·克洛岱尔和让·科克托。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里坦夫妇积累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他们众多艺术家朋友赠送的。其中部分作品最终被收入梵蒂冈博物馆的“现代宗教艺术收藏”。这位哲学家与“雅克与拉伊萨·马里坦研究圈”将这些作品捐赠给保罗六世,同时还捐赠了其他由艺术家本人赠送的作品,以支持教皇的重要项目。该项目于1973年6月由保罗六世正式启动。

最著名的艺术家包括莫里斯·德尼、埃米尔·伯纳德和吉诺·塞维尼,他们的作品为瑞士教堂创作,得到了查尔斯·朱尔内特枢机主教的推广;乔治·鲁奥,可能是马里坦最钟爱的艺术家;马克·夏加尔,拉伊莎的挚友,其作品充满犹太民间传说非凡的敏感性;还有亨利·马蒂斯,其艺术的巅峰之作《圣母与圣婴》位于旺斯礼拜堂,以及受真实神秘主义启发的美国艺术家威廉·康登,马里坦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前几年与他相识。这些艺术家都是具有绝对深度的代表人物,为当代圣洁艺术寻找新形式与新道路的思考做出了贡献。

展览还呈现了多米尼加神父玛丽-阿兰·库蒂耶(Marie-Alain Couturier)。他是法国圣洁艺术复兴的重要人物,领导了一场在许多方面与马里坦对立的运动。库蒂耶的入选象征着保罗六世对进步多米尼加思想的开放态度。

展览: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法国与意大利之间圣洁艺术的革新(1945-1973)
地点: 梵蒂冈博物馆博尔贾塔楼展厅
展期:2025年6月13日至 9月20日
门票:免费, 包含在博物馆门票内
参展艺术家包括:莫里斯·德尼、埃米尔·伯纳德、吉诺·塞维里尼、乔治·鲁奥、马克·夏加尔、亨利·马蒂斯、威廉·康登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00至晚上8:00(最后入场时间为下午6:00)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6月29日除外):上午9:00至下午2:00(最后入场时间为中午12:30)
周日及节假日:闭馆

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法意两国圣艺复兴(1945-1973)

展览“保罗六世与雅克·马里坦:法意两国圣艺复兴(1945-1973)”将于2025年纪念周年之际举行。这些纪念日包括:1945年雅克·马里坦被任命为法国驻圣座大使80周年,以及几乎同时成立的“法国圣路易斯会”;1965年12月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闭幕60周年;以及1973年6月保罗六世委托成立的“现代宗教艺术收藏”正式揭幕。这些周年纪念本身就展现了展览为教皇博物馆的游客提供的历史洞见。由于主题涵盖范围广泛,展览不得不基于某些关键时刻和节点进行必然的筛选。在此背景下,我欣然提及由法国驻圣座大使馆推动的《马里坦与罗马》学术会议论文集的出版。该会议分两届举行,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召开,为“马里坦宇宙”的诸多面向提供了充分探讨空间。

20世纪上半叶,马里坦及其妻子拉伊萨(原姓乌曼科夫)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学术圈,这一时期对20世纪基督教思想的反思具有关键意义。当马里坦于1945年至1948年担任法国驻圣座大使并移居罗马塔韦尔纳宫期间,这一学术圈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在那里,他与后来成为教皇保罗六世的蒙蒂尼蒙席加深了友谊。

他与教皇的关系超越了外交生涯,并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期间保持活跃。马里坦的新托马斯主义思想为大公会议关注艺术与信仰、文化世界与天主教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贡献,这与他提出的“整体人文主义”概念相契合。随着时间推移,马里坦夫妇积累了大量由艺术家朋友赠送的艺术品。其中部分作品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哲学家本人及“雅克与拉伊萨·马里坦研究圈”捐赠给保罗六世,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现代与当代艺术收藏馆”。其他作品则由艺术家本人捐赠,明确体现了他们与马里坦夫妇的关系。这些作品是梵蒂冈收藏的重要补充,因为它们重申了蒙蒂尼与马里坦之间的相互尊重,并突显了马里坦对保罗六世项目的深刻理解。这位哲学家是该项目的重要理论推动者。

蒙蒂尼教皇的项目具有明确的内涵,比马里坦的理念更为包容和开放。该项目正式始于1964年5月7日在西斯廷礼拜堂发出的呼吁,号召艺术家修复“教会与当代艺术的分裂”。第一阶段于1973年6月23日随着藏品的开放而告一段落。藏品陈列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历史核心区域,位于博尔贾公寓与通往西斯廷礼拜堂的房间之间。如今在同一展厅中展出的作品包括莫里斯·德尼、埃米尔·伯纳德、乔治·鲁奥、夏加尔、马蒂斯和塞韦里尼等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讲述了这场文化与精神冒险的主人公们的故事,并重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圣像艺术复兴的关键篇章。

我谨向法国驻圣座大使馆,特别是弗洛伦斯·芒金大使,对我们此次活动的支持与鼓励表示最深切的感谢。我还要感谢圣路易斯法国文化中心/法国文化中心——圣路易斯中心、斯特拉斯堡国家与大学图书馆、奥古斯丁·拉法耶神父,以及所有参与出版目录的学者,感谢他们提供的巨大机构支持和在查找该时期文献方面的宝贵协助。我还要感谢梵蒂冈博物馆所有参与策划展览的工作人员,以及展览办公室和19世纪及当代艺术部,该展览由米科尔·福尔蒂(Micol Forti)策划。福尔蒂女士与她的宝贵合作者弗朗切斯卡·博谢蒂(Francesca Boschetti)和罗莎莉亚·帕利亚拉尼(Rosalia Pagliarani)共同推动并协调了此次倡议。

芭芭拉·贾塔(Barbara Jatta) 梵蒂冈博物馆馆长

可下载的文档